山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名师工作室“重温‘3.18’讲话精神, 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座谈会专家发言摘要之高校思政课改革与大思政课建设

来源:管理员 | 发布时间:2024-03-25 15:06:56 | 浏览次数:103

思政课特殊的教学规律是“知识—方法—境界”三位一体。思政课不是一般的知识传授,而是在知识流动的平台上不断地升华出方法论的启示和境界的启示。所谓“知识”,马克思主义专业的“知识”是在科学性和意识形态性之间保持一种张力的“知识”;所谓“方法”,是使大学生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认识社会的一种有效分析工具;所谓“境界”,是在教学中增加马克思的人格境界教育、马克思主义精神教育。其核心价值诉求是点燃学生心灵深处的理想火种,以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价值追求“步步高”的目标,使马克思主义从“知识体系”转变为“认知体系”,继而转变为“认同体系”,最后升华为“信仰体系”,从而真正实现思政课“铸魂”工程的目标诉求。

——徐艳玲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需要在思政课建设的重点问题和特色问题上下功夫。一方面,要树立“大思政课”理念,从课程体系设置、课程资源优化、教学平台搭建、教师队伍配备、育人主体协同等方面构建“大思政”育人体系,做好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突出“大思政课”的实践指向;另一方面,思政课建设要针对不同阶段、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探索特色鲜明的思政课教学理念和方法,不断创新思政课教学内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增强思政课教学实效。

——徐莹 山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旗帜鲜明讲清楚:讲好思政课不仅有“术”,也有“学”,更有“道”,对思政课“讲什么”“怎么样”“讲得怎么样”做出了明确指示。“讲什么”就是聚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讲清楚、讲透彻、讲明白“五史”;“怎么讲”就是抓住“立德树人”这个核心,抓牢“学生的疑问就是要讲的内容”这个重点,抓好“课堂教学改革”这个基础,抓实“锻炼一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思政队伍”这个关键;“讲得怎么样”就是“让学生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优秀传播者”成为金标准。一言蔽之,“有术有学有道的思政课”就是让思政课“有内容,有方法,有信仰”!

——孙乃龙 德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要注重三个“立足点”。一是要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与思政课之间的关系,切实发挥学科建设对思政课创新发展的学理支撑与推动作用,用学科建设成果滋养思政课课程建设,从而增强思政课教学的科学性与规律性。二是要立足于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理念,从目标、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切实做好高中与大学阶段思政课的有效衔接,从而增强思政课的有效性与针对性,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螺旋式上升。三是要立足于教学与科研的相互促进关系,切实发挥教学与科研“双轮驱动”作用,以科研促教研,以科研带动教学,不断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孙余余 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 大思政课是由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构成,“思政小课堂”就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社会大课堂”就是指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之外的广阔社会生活空间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特指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具体包括“校内社会课堂”和“校外社会课堂”。“大思政课”教学模式就是要通过建构“四位一体”的思政课学习共同体机制,以追求学生学习思政课在理论认知、价值认同、理想信念的思政课学习获得感为目标通过打通校内外思政育人主体、思政课程资源、学习研究方式的各方壁垒,进一步提升实效性和亲和力。

——刘芹 山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高校党建工作和“大思政课”建设虽然概念不同,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大思政课”建设作为一项系统而全面的教育工程,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有助于在教师队伍、教育资源、工作阵地、平台载体等方面深度融合,在协同育人中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坚持党对思政课建设的全面领导,打造了以“政治引领”为核心,以“队伍建设、课堂教学、实践育人、以文化人”为驱动的“一核四驱”建设模式,以高质量党建推动“大思政课”建设,构建协同一体工作机制,汇聚开放多元育人资源,打造新时代“思政金课”,实现了二者同频共振、互融互促,更好担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

——王春华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